欄目導航
熱點文章
國內外“互聯網 +”視野下智慧校園的發(fā)展趨勢
國外
21世紀以來,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(fā)達國家的校園 已基本步入互聯網支持的智慧校園,不僅配備了相應的硬件設備,也營造了相應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
通過文獻分析(如表 1 所示),國外“互聯網 +” 視野下智慧校園的發(fā)展趨勢主要集中在:
(1)使用社交平臺,營造社交型的學習氣氛。國外的智慧校園在 社交平臺的使用上給予了重視,不僅會使用 Facebook (臉書)、SNS(社交網站)、論壇、郵箱等社交媒 體支持學習者社交,學校內部通過搭建全方位的服務 平臺,實現跨平臺社交。社交平臺擴展了社交網絡, 在社交深度和社交廣度上都進行了強化。
(2)利用云 計算技術,提供便利學習空間。國外校園使用云計算技術建設云平臺支持的智慧校園。如日本廣島大學使 用云計算技術結合無線射頻技術形成了考勤系統(tǒng),可 以通過 PC/ 智能平板等隨時隨地查看考勤,并支持信 息共享。利用云平臺技術進行信息資源共享主要包括 了文字聊天、照片傳送等。
(3)構建傳感物聯的可監(jiān) 控校園,實現安全校園。國外智慧校園通過建設互聯 網以提供底層設施,通過傳感器實現物聯互通。在瑞 士聯邦理工學院,構建了 ETHOC(Every Thing Has Online Content,完全在線內容)系統(tǒng),從信息提供者接口和用戶接口兩方面考慮設計,實現了校園信息交互;通過物聯網支持下的傳感器技術,實現了校園監(jiān)督,提升了校園的安全性。
(4)依托大數據分析課程 開展情況,幫助學生完成課程作業(yè)。國外智慧校園依托大數據分析課程開展情況,如馬里斯特學院建立了 大數據分析平臺,分析學生的學業(yè)情況。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學習分析通過收集學生們的學習情況,例如線上閱讀材料、網絡論壇發(fā)言、作業(yè)完成情況等,以 預測學習者的學業(yè)情況,并及時幫助有學習困難的學 習者。
(5)使用可再生能源,實現校園節(jié)能減排。國 外智慧校園不僅使用智能技術對學習者的學習和生活 進行優(yōu)化和改善,也對校園加強了建設。如意大利布 雷西亞大學采用了在 BIM(建筑信息模型)基礎上開發(fā)的BEM(建筑能量模型),構建了低能耗的智慧教室。
國內
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(fā)展規(guī)劃綱要(2010— 2020 年)》提出“加快終端設施普及,推進數字化校園 建設,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”。在政策文件的推動 和“互聯網 +”時代的號召下,國內“互聯網 +”視野下 的智慧校園開展了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(見表 2)。
結合文獻分析,國內“互聯網 +”視野下智慧校 園的發(fā)展趨勢主要集中在:
(1)實現網絡覆蓋全校園, 形成泛在學習環(huán)境。在校園需要構建完整的網絡覆蓋 體系,基于現有的校園網絡,增強網絡的承載能力與 覆蓋范圍,不僅將網絡覆蓋在教室大樓、圖書館等正 式學習場所,也可以拓展至飯?zhí)?、宿舍等生活場所?使學習者能夠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地接入網絡進行 學習。
(2)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力,培養(yǎng)有“智慧”學生國內學者認為大數據技術的核心在于對海量數據的存 儲與分析,其最核心特征是通過各種智能終端、可感 知設備和信息系統(tǒng)獲取了海量的活動過程與狀態(tài)的數據。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智慧校園收集學生學習與 生活的數據,不僅能夠得出廣大學生團體的基本生活 習慣與學習成績的關系,以此改善學?;A設施情況, 也可以分析個體,培養(yǎng)具備個性化的有“智慧”的學生。
(3)完善各類硬件建設,提升基本設施環(huán)境。硬件設 施是智慧校園的基礎,國內學者邵東華等通過設計多 認證方式的多媒體教室,實現了智慧校園中應具備設 備低故障率的要求。但在智慧校園中,硬件設施不 僅僅是指數字校園中已經存在的多媒體網絡教室等教 學信息化裝備,更多的是通過物聯網技術控制的設備。 國內學者沈霞娟等設計了利用信息傳感設備,包括射 頻識別裝置、紅外傳感器、全球定位系統(tǒng)等,將校園 實體與網絡環(huán)境結合起來,實現和滿足了隨時感知捕 獲校園環(huán)境的需求。
(4)提升信息共享度,避免出 現信息孤島。智慧校園建設的平臺往往有已經存在的教 育平臺、教育資源平臺、教育服務平臺等一系列平臺, 這一系列云平臺需要整合并提升信息共享度,構建統(tǒng)一 身份認證,實現各類服務信息共享。
(5)加強信息化 隊伍建設,完善教育信息化體系。高水平的智慧校園 離不開信息化隊伍的付出,也需要各級科研單位與科 研機構的支持,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加強信息化隊伍 的建設,通過對內培養(yǎng)人才、對外招攬人才的方式建設一支具備高信息素養(yǎng)的人才體系隊伍,并逐步完善智慧校園。
- 上一篇:大數據時代智慧校園的服務平臺怎么建[ 10-11 ]
- 下一篇:從“互聯網 +”角度出發(fā),智慧校園可以這樣發(fā)展[ 10-12 ]